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梳理教育教学思路,凝练人才培养特色,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促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助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六说”系列活动,力学教研室于2025年3月20日在科技楼610会议室举办了“教师说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说课、集体研讨、专家点评等形式,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推动力学课程教学创新,助力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
活动背景:聚焦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力学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体系及考核方式均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力学教研室积极响应学校“六说”活动号召,精心策划本次“教师说课程”活动,以促进教师深入思考课程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活动内容:教师精彩说课,专家精准指导
本次“教师说课程”活动采用“教师汇报+专家点评+集体研讨”的形式,所有教师参与说课,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等核心课程。教师们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及课程思政融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思路。教研室利用拥有1位省级教学名师、1位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位校级青年成栋名师、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校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核心课程、1个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优势,为课程、为授课老师精准把脉。
1. 课程目标与内容优化
教研室主任、校教学督导组副组长、校级青年成栋名师贾永峰副教授在“理论力学”课程说课中强调,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力学建模能力和工程思维,通过引入工程实例(如桥梁振动、机械运动分析等),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同时,他提出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课外适当增加数值仿真和实验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
省级教学名师、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校级青年成栋名师贾杰教授在“材料力学”课程中展示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实践,利用MOOC资源、和课堂互动工具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还分享了“竞赛驱动+课内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竞赛问题(如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程思政融入
原教研室主任、全国力学优秀教师田玉梅副教授在“结构力学”课程中探讨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例如结合我国重大工程(如港珠澳大桥、高铁建设)的力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工程伦理意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同时,她建议进一步强化“学生中心”理念,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并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教学竞赛,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能力。
活动成效:凝聚共识,共促发展
本次“教师说课程”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深入研讨,教研室进一步明确了力学课程的建设方向:
强化基础,突出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模式,提升效果:推进信息化教学,探索混合式、项目式等新型教学模式。
融入思政,立德树人: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工程技术人才。
“教师说课程”不仅是教学展示,更是教学反思和优化的过程。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力学教研室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力学教研室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金课”,为学校新工科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作者:贾永峰|审稿:张文会|编辑:王云龙|审核:于鹏